裴秀(224年-271年4月3日),字季彦。河东郡闻喜县(今山西省闻喜县)人。 魏晋时期名臣、地图学家,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、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。
裴秀出身著名的大族“河东裴氏”,少年时便颇有名气,公园264年受命负责修改官制,又提议恢复五等爵制。他建议立司马炎为世子,司马炎继位晋王后,拜裴秀为尚书令、右光禄大夫。西晋建立后,加左光禄大夫,封钜鹿郡公。公园267年升任司空。公园271年因服食寒食散后饮冷酒而逝世,年四十八,谥号“元”。有文集三卷。
裴秀作《禹贡地域图》,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。李约瑟称他为“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”,与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,是世界古代地图学史上东西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。
从魏晋时期就已经成熟的裴秀的制图理论“制图六体”-郦道元的《水经注》-法显与外国地理认识-僧一行的子午线实测-玄奘与《大唐西域记》-颜真卿与海陆变迁的认识-沈括的地理思想-元代地理认识与河源考察-郑和下西洋的实际行动-王士性的地理学思想-徐霞客的全国地理考察-潘季驯治黄理论中的地理思想,等等。都可见出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卓越成就。
公元771年,颜真卿任抚州刺史。有一次,他在今江西省南城县麻姑山顶的一座古坛附近,发现了一些夹在地层中的螺蚌壳化石。于是他便认真分析了这一现象,认为这里原来应是海洋,后来才变成了陆地,而这些螺蚌壳化石就是海陆变迁、地壳抬升的证据。为此,他还专门写成《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》一文,并刻石记述这一发现。
如果把古代的地图比做千里眼,那么,古代的地理书籍自然就是顺风耳了。古代的科学家、军事家,就是通过阅读有关地理方面的书籍,了解千里之外的某地的地理资料,并通过这些资料所反映的信息,制订作战方略的。
地理可以告诉我们什么?
地理可以让我们了解千里以外的地形特点、植被特点、气候特点、环境特点、风土人情、民俗民风、交通工具、经济状况、军事布局等等,所以叫顺风耳。
早在原始社会,人们就对地形、岩石要素的认识积累很多知识。
《山海经》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、地理、植物、动物、矿物、物产、巫术、宗教、医药、民俗、民族的著作,反映的文化地负海涵、包罗万汇。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,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,例如:哲学、美学、宗教、历史、地理、天文、气象、医药、动物、植物、矿物、民俗学、民族学、地质学、海洋学、心理学、人类学……等等。在古代文化、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,《山海经》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,也是一部旅游、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。
《水经注》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,共四十卷。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。
《水经注》因注《水经》而得名,《水经》一书约一万余字,《唐六典·注》说其“引天下之水,百三十七”。《水经注》看似为《水经》之注,实则以《水经》为纲,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、人物掌故、神话传说等,是中国古代最全面、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。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,文笔绚烂,语言清丽,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。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,所以《水经注》保存了许多资料,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、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。
《梦溪笔谈》,北宋科学家、政治家沈括(1031年—1095年)撰,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、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。该书在国际亦受重视,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为“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”。
《梦溪笔谈》一共分30卷,其中《笔谈》26卷,《补笔谈》3卷,《续笔谈》1卷。全书有十七目,凡609条。内容涉及天文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各个门类学科,其价值非凡。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,总结了中国古代、特别是北宋时期科学成就。社会历史方面,对北宋统治集团的腐朽有所暴露,对西北和北方的军事利害、典制礼仪的演变,旧赋役制度的弊害,都有较为详实的记载。
《徐霞客游记》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,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,写有天台山、雁荡山、黄山、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《浙游日记》、《江右游日记》、《楚游日记》、《粤西游日记》、《黔游日记》、《滇游日记》等著作,除佚散者外,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。死后由他人整理成《徐霞客游记》。世传本有10卷、12卷、20卷等数种。成书于崇祯十五年(1642年)。
《徐霞客游记》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年至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,对地理、水文、地质、植物等现象,均做了详细记录。
《徐霞客游记》是系统考察中国地貌地质的开山之作,同时也描绘了中国大好河山的风景资源,此外优美的文字也使之成为文学佳作,在地理学和文学上都有着重要的价值。
最后的话
古代所谓“千里眼、顺风耳”绝不仅仅是无中生有,神话传说。他更多的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,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历史上的辉煌地位。正是由于我们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,才有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文明,才使得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,才有了中国高度发展的地理科学和地图学,也正因为有了强大的地理学和地图学做支撑,中国才有了强大的军事力量,才有3000年延续的中华文明。
更多地质故事,请关注忠言慧语